從昨天的“血汗”事件談到服務商
昨天朋友圈都在瘋傳“亞馬遜還我血汗錢”的事件,口罩這個傳說最終還是隕落了,封店又凍結資金,口罩賣家也是一時天堂一時地獄。
但可憐又可悲的是,群裏有些朋友是聽信了服務商的絕對沒問題,然後又是找資源,又是搞資質,硬要跳進去。
在這裏不想評判這樣的賣家朋友和服務商,但很想借這個機會聊聊三年來我對亞馬遜服務的一些經曆和看法,與賣家們共勉。
資源型服務,從測評講起
我個人會把亞馬遜的服務分爲三種。
一種是資源型的服務,比如說刷單測評點贊
這種屬于別人已經累積好現成的資源讓我去取,我拿錢去買他已經准備好的資源。如果我自己去從零開始積累的話,除了時間精力,也會因爲多次使用而産生反作用,所以找不同的測評商還挺重要。我也不是那種刷單測評狂,這種服務我還是會用的。
當然服務商裏面有好有壞,每個行業都是一樣,賣家裏面還有專門跟賣和惡搞競爭對手的呢,所以擦亮眼睛非常重要。
我自己也有在facebook上面積累測評和刷單資源的習慣,跟老外溝通也挺多的,也從我在美國留學的朋友那裏打聽了一些美國人看待這種問題的習性。從中也有幾個小發現:
?有些東西你願意給別人不一定願意要,所以承諾百分百上評的我都不怎麽想理了;
?老外其實也很犟的,不好用的東西你讓他給你好評可能性也不高,所以不要指望都有好評,但如果你對産品有信心,他又不願意給好評,那麽可以問問到底爲什麽,說不定有意外收獲。並且他們堅持評價自己寫,所以說能讓你提供內容的,就斟酌一下吧。
?可以要求他們給profile資料,但不能要求直接給鏈接,畢竟還是人家的隱私。有些會給你截圖,一般服務商我會要求給截圖,截圖其實已經很能看出問題了,如果沒有頭像,那留意一下他的名字,如果是那種連名帶姓或者有地域含義的,多半就是真的,如果過于簡單或過于複雜的人名,那就謹慎一點吧;
?而說到什麽時候付款,其實如果老外喜歡你的産品,他免費拿一個,不會要你傭金也不少,但如果你找服務商就不要抱這種心態了。我一般商量的都是發貨返款,上評返傭或者收到貨給一半傭金,上評再給另一半。
但中介一般不一定,有些穩定合作的先付款也還行,有些剛剛合作的會先用小號測試一下,小心謹慎。但難免遇到騙子,只能說花錢買了教訓。但如果業務挺多的那種我就算了,我擔心店鋪被人報複,畢竟這年頭做亞馬遜太不容易了。
這個講得比較清楚,是因爲我覺得賣家應該都避不開找測評吧,測評算是賣家的剛需。
專業型服務,爲了省時儉力
有些资源主要是用来对付你的专业度不够,节省时间精力的,比如说我最近开新品用的摄影服务,比如说VAT申报,商标注冊什么的。
自己來做也是可以的,但難度就大大提高,我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埋頭在怎麽把我的産品拍一個好看的圖片上,怎麽去找一些跟産品相符的場景進行修改,打光這些具體操作上,但如果我給別人做,我只要想好怎麽構圖,表現什麽內容就好了,不用動手操作。
之前注冊VAT也是,我注冊一个英国的,我想先看看需要些什么资料,看了一天还是云里雾里,如果搞懂没个一两个月估计是不行的,想想还是找了个服务商帮我弄,直接提供资料就好了。
注冊商标的时候,我几次因为名字与别人相同过不了,如果我自己来估计得花个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熟悉并且一次次去试验,但人家有专业的律师顾问,会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當然很多時候說要找一個靠譜一點的服務商,很慶幸他們都是不錯的。
信息差型服務,建議只用于救回賬戶
還有一種是信息差服務,比如說之前很火的無限上早期評論人,申訴賬號,刪差評,翻新業務,還有培訓業務。培訓我之前說過,有需求可以進行。
沒有貶低或者譴責的意思,畢竟掌握信息也是賺錢的渠道。利用亞馬遜賣家對于這些信息的不了解,靠信息掌握和人脈資源來獲取利潤。用這些服務的賣家分爲兩種,一種是救回賬號的,一種是想更進一步的。
救回賬號的我曾經用過,有一次賬號被停了,沒有警告沒有郵件,找客服問了好幾個說出來的模棱兩可,不知道是什麽,後來找服務商一查是賬號關聯,但我並沒有賬號關聯的操作,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跟亞馬遜解釋清楚這件事情。這個我之前也有講過。
另一種利用所謂的“黑科技”達到更好的銷量,我就不那麽推薦使用了,畢竟都是利用亞馬遜的漏洞,等到亞馬遜堵上漏洞想起來的時候,估計就要秋後算賬了。賬號爲上,我膽子是比較小的。
混迹亞馬遜的時間長了,我發現,很多東西需要的更多是取舍,比如說時間應該集中在哪裏,哪些資源需要自己來,哪些可以用別人的。
所以亞馬遜的一些相關的服務我還是會用的,但擦亮眼睛很重要,盡量用一些賣家朋友用過推薦的,或者每次都上去看看有沒有進黑名單。
有些資源也許別人不會分享,但有些還是會有所推薦的,多跟別人交流,偶爾也分享自己用過的服務,有來有往別人會更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