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國的跨境電商發展有多少年了嗎?
——7年。
2014年,政府層面才開始認可了跨境電商的模式,時至今日才不過7年的時間。在這7年裏,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進入了的爆發和快速增長期,也出現了很多亂象和怪相。
雖然很多圈外人覺得是中國賣家“自作多情”,但海外企業和平台“圍獵”中國賣家其實是一個不爭事實。只要你是中國賣家,你就可能觸發更多的“DBUFF”,比如:二審、侵權訴訟……
這裏面的原因有很多,這裏不多討論,一方面是因爲部分賣家確實玩法有點髒,但有些國家的賣家玩的比中國賣家髒多了。看一個人不順眼的時候,他呼吸都是錯的。
在這七年裏,中國賣家都是摸爬滾打過來的。有了一些收獲,也交了一些學費。
但是隨著中國賣家的收獲越來越多于學費,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你不順眼。于是各種針對中國賣家的訴訟層出不窮,存在著大量不侵權的案例。
但是,賣家既不了解美國的法律法規,也不了解當地的律師行情,很多的中國賣家爲了迅速解封賬戶,不會選擇應訴,而是傾向于花錢了事。
所以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以和解爲目的的侵權訴訟。中國賣家能怎麽辦呢?
——自然還是和解啊。
而在今年,跨境電商影響最大的事件,大概要數亞馬遜大規模封號風波了。
這一次,賣家沒有退路可言。據媒體報道,多家中國公司亞馬遜賬號被封事件在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對亞馬遜公司提起集體訴訟,指控亞馬遜“以打擊好評返現爲由對商家進行賬號封禁與資金扣留”。
他們的訴求是:收回亞馬遜非法和不當扣留的資金,停止亞馬遜對數千名賣家和商戶合法和正當使用的資金的任何進一步挪用和濫用。
我們不能否認,這部分賣家在經營過程中確實可能存在問題,但亞馬遜即使有權凍結賬號,但是資金是否可以扣留,而且將資金轉移出賬號這個行爲是否合法也有待考究。
最近有媒體報道,目前亞馬遜已經表達了一些和解意向,案件正在等待亞馬遜應訴。所謂“和解意向”,是指亞馬遜願意針對凍結的資金協商一個處理辦法,是否直接返還還有待溝通。
賣家是否會選擇和解?最終的和解條件如何?我們還需要等到後繼的進展。
但是,小V認爲,在如此大規模的賬號封禁的背景下,賣家聯合起來維護自身權益的方式值得所有賣家參考。
因爲,大家都知道,在平台內部,其實存在很多系統規則的漏洞,即便是合規經營的賣家也存在被對手惡搞進而被封號的可能。
此次封號的賣家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路。但是未來的經營中,中國賣家又該何去何從呢?
據了解,商務部已指導深圳等地出台支持舉措,進行法律援助。
希望,跨境電商經此一役,真的有一個好的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