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培訓這件事情吧,相信很多亞馬遜賣家都接觸過也吐槽過。
小白的起始之路,從後台培訓開始
我還是個小白的時候,看過師姐給的培訓視頻,非常小白,主要是教亞馬遜各個板塊怎麽操作的,講一下理論知識,比如說listing是什麽,UPC,SKU,ASIN是什麽,亞馬遜發貨流程是怎麽樣的,諸如這些基礎知識。
現在看起來當然沒什麽,但對當時的我來講,有這份資料,加上我自己的亞馬遜後台對照起來,上手非常快。
那段時間應該是我成長得最快的日子,雖然現在看起來沒什麽用,但也不能吃到第七個餅飽了,就覺得前面六個都是沒用的吧。
所以新進入亞馬遜的賣家,最好手上有一份關于操作和基本亞馬遜政策的解讀,或者可以看看亞馬遜的賣家大學和幫助中心,沒事的時候,就問問賣家支持,學習一些細節的知識。
學習經驗,開始關注線下培訓會
我開始上傳自己的第一個産品,發現它沒有出單的時候,就覺得光知道後台操作雖然有用,但沒有效果,大家的目的都是把産品賣出去,賺錢回來再拿貨售賣。
那個時候我關注過一些講跨境和亞馬遜的公衆號,時不時會有一些線下活動,說起來那個時候的線下活動真的非常多,有些是類似講座的,有些是課程的,講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講選品的,出單的,講寫listing的,講評論的,只要我時間允許,我基本上都會去聽,去學講師的經驗。
那個時候我什麽都不懂,聽什麽都很新鮮,覺得人家很厲害。有的時候還會帶個錄音筆去,坐在前三排,把PPT的內容都拍下來,回去之後把內容消化一下,整理成自己的筆記,用在産品的推廣上。
我在培訓會上學會了看Youtube上面的話術去寫listing,學會了怎麽去趕走跟賣,學會了養幾個買家的小號,也聽了不少常規操作和利用亞馬遜的小漏洞。
當然這種覺得別人很厲害的感覺慢慢隨著我的成長也淡了,有時候也不是別人講得不好,而是我覺得我已經會了,不再需要了。
你是一個剛剛拿到賬號的小白,你就需要後台的知識,需要通曉亞馬遜的政策。你産品賣不出去,你就需要知道流量,轉化率,知道怎麽去提升他們,你産品一直賣得不好,你就得知道是不是選錯了産品,要怎麽看需求量。但如果你都懂了,那麽這些對你的吸引力就弱了。
現在,我只會選一些我目前面臨的困境或者新的東西去聽,比如Shopify建立,TikTok引流什麽的。我目前就是一個月聽三個直播,有機會就參加一次交流會這樣的活動,看看是不是在我的城市附近。
但我強烈建議,如果你是零基礎到1年經驗的賣家,最好還是多聽聽一些培訓,不管是直播還是交流會,對你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直播,傾聽自由但犧牲交流
而說起直播,我是比較傾向的,因爲沒有什麽到場限定,在家我手機一外放,我可以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幾乎每個晚上都會聽一場直播,聽一些運營的技巧,學學怎麽看數據,找測評資源,之前都是看幾個混的社群或者一些公衆號上面的,但感覺現在是不是內容太多了,太頻繁了,感覺質量沒以前那麽好了,有些人明明不會,還硬要說來分享,慢慢有些我也不會堅持了,看了開頭我就退了。
直播雖然自由,但面對面的交流其實不光是聽衆和講師,還有聽衆和聽衆,我之前經常混迹在多場交流會中,交了一群也是做賣家的朋友,雖然不會透露大家具體做什麽,但還是會分享一些工具,軟件,或者資訊什麽的,但直播基本上就是講完,然後拉個一個群,有問題在群裏交流,少了一層自主選擇吧。
收費課程坑否?見仁見智
最後我想說說收費的課程,迄今爲止我只參加過兩個收費的課程,一個是怎麽找測評人的,裏面提到的一些渠道和方法確實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但現在很多渠道的效果也在退步,算是一個時效性的培訓吧,還有一個是講廣告技巧的,18年初我自己折騰了三個月之後也摸不到竅門之後就報了一個上千元的培訓班,看介紹是戳我心的,確實是我面臨的問題。我是帶著問題去聽的,所以很多也能有針對性去提問,目前應用得也還好。
所以針對收費的課程,我不像一些人一樣覺得都是坑錢的,只是大家的需求不同,有些人純粹是去看個熱鬧,培訓個新的事物,而我更喜歡結合自己面前的困境。
有人說是臨時抱佛腳,但自己生意就是這點好,永遠不會太晚,所以我也樂見其成。
很多人會問目前到底需要一些什麽樣的學習,前面也說了,如果你還是小白,對于一些規則和操作不熟練,那麽你全部都要去了解。如果你慢慢熟練了,那麽有針對性的看一些新的東西,比如亞馬遜新的功能,廣告分類,一些新的平台什麽的。並且結合自己日常遇到的問題,去找有沒有解決辦法。
沒有絕對好的課程,不然人家自己幹亞馬遜就好了,怎麽會拿出來分享,但是多聽聽別人的內容,是有好處的,因爲大家都存在認知和知識盲區,說不定正好就撞上了呢?
所以我不反感聽課程,參加交流培訓會,但我會很挑剔,反而我很喜歡混迹各種群裏面,跟大家交流,去看別人的問題,回望一下自己是否有同樣的,因爲走得艱辛,所以很喜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