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新手卖家还不懂怎么索评?六種索評方式讓你輕松向亞馬遜買家獲取review!趕緊收藏
1、通過留學朋友接觸Facebook測評
一開始進入亞馬遜的我,對所有的一切也都是一知半解,逛了幾個論壇看人家說要有評論才能賣得起來就很著急怎麽樣才能有評論。
找了幾個在國外留學的朋友幫忙留點評論,一開始成效還是不錯的,但不能每個産品都是那麽幾個人吧,隨著單量增加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這個時候有個朋友說FB上面有很多人會留下産品的信息,然後找美國人幫忙做測評,免費送一個産品能夠獲得一些評價。
那個時候我在做著自發貨,盤算了一下,一個評價能多帶來幾單也還是賺錢的,就開始在FB上發産品讓別人來聯系我。
我的主頁沒什麽人,大多是認識的朋友,偶爾有些陌生人,但可能是大家興趣點不一樣吧,我自己的主頁上面發這個內容沒有引起什麽波瀾。
我就在一個帖子上面看到要混群組,這樣的用戶群才能對味,所以我就開始了漫長的混群組之旅。
2、Facebook套路深,損失好幾個産品
我之前說過,我一開始是做戶外運動産品的。那個時候加一些相關的群還是很好加的,新品上的時候也會在其中發一些帖子求評論,但亞馬遜這一塊其實很多時候會有一些同行來假扮買家找你的産品。
群裏有幾個做亞馬遜的賣家就告誡我不要直接在群組裏放自己的listing鏈接,要驗證買家的身份。
我那時候挺年輕也沒聽進去,想著多一點人來看我的listing也是一件好事。因此損失了好幾個産品,發了産品就銷聲匿迹的,還好沒有給錢。後來慢慢就學會了要看買家的亞馬遜信息,看paypal賬號。
3、轉化思路,測評求精不求多
後來很多facebook群都被取締了,也有賣家說有亞馬遜的員工在facebook群組裏面潛伏著,就在揪著這些發帖子找測評人的賣家listing,一抓一個准。
而我的産品慢慢起來了,我依靠著自己的感謝信和站內信發發郵件,其實也夠了,慢慢就減少了頻次,有也可以找中介,我把自己的精力開始放在別的地方。
我在facebook裏潛伏了大概是八九個月吧,一開始測評人是很好找的,但後來漸漸就變味了,後面一般你找那些産品群,會發現一半以上都是賣家,大家相互發帖也沒啥意義,群裏的買家買了一遍又一遍,便宜見多了還一直在挑剔,各種事端。
後面我慢慢就不再局限于産品群組了,會加入一些品類行業群組,看別人分享戶外運動的心得,自制的或者改造的裝備,找找用戶的需求,看看有沒有什麽新産品或者改進的點,同時也跟幾個群裏比較活躍的用戶打打交道,畢竟有時候還是可以積累一些成爲自己的測評人。
後面開發一些新的品類,我也是這樣操作的,很長一段時間,打包完發了貨,都泡在facebook裏面。
4、站內信索評,收獲頗豐
當然facebook只是一個途徑,積累自己的評論肯定不止這一條路子。我一開始還是用郵件的,那個時候亞馬遜沒有那麽嚴,還是能找到用戶的郵箱,或者買回來,給買家發郵件,請求留評,內容是一樣的,但是會改一下稱呼,一開始回複還是很多,但慢慢的也不大行了。
亞馬遜也開始封掉買家郵箱,我也只能不斷修改索評郵件,越改越隱晦,有的時候我都在懷疑買家能不能看懂我藏得這麽深的意思。
但回複還是有的,有時候買家會抱怨産品的尺寸不合適,有一次收到個驚悚的說他的手被我的産品劃傷了,嚇得我連連道歉,還好對方沒說什麽,只說是他操作失誤,我都不敢要評價。
也有一些很好的買家同意給我留評,並且贊揚了産品的質量,每當這種時候都覺得前面的奔走,打包發貨,投錢推listing都是值得的。
5、感謝卡的加持,阻止了不少差評
此外,跟很多賣家一樣,我也會在包裝裏塞一張自己感謝卡,這還是在淘寶上購物的時候學到的。
我也不会写很直白的内容,只会说感谢购买,有问题可以聯系我們客服,用的gmail邮箱。有些人可能会用QQ,但我个人不建议吧,感觉一看就是中国人,而且也显得很不专业,所以我都是打着店铺专业客服的名号,其实都是我一个人在包办。
後來我自己尋找了一些亞馬遜工具幫忙,讓別人找我簡單一點,這個路子也讓我阻止了不少差評內容。
6、索評道路長,成長是必要的
現在基本上每兩天找出一個小時發站內信郵件,模板都是寫好的,每個産品稍有不同,但大概差不多。基本上我就坐在電腦旁複制粘貼上去,有郵件就回複一下,二月份有好幾天接連每天都來二十幾個好評,特別擔心斷貨。
基本上我的評價現在就靠站內信和偶爾的測評,其實很多賣家會盲目追求刷單測評,但有時候靜下心來想,你做這些是爲什麽?評論跟單量的相關性很強,但誰也不能保證多一個評論就多出幾單,但多一個虛假評論可能就多一分風險,所以我基本穩定了就不搞這些了,順其自然。
一個人做亞馬遜,很多東西都是要自己慢慢去摸索的,尤其是新手,別人的路子可以學,服務商可以找,但一定不要盲目去做一些不知道爲什麽的事情,我現在很想充實我自己,很想讓我的産品溢價更高,單量上漲,但我知道這些不能著急,現在其實挺混亂的,我保持現狀可能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