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寫給諸位跨境電商BOSS的一封信,關于跨境、關于時代,也關于那個未來。
當然,跨境電商的運營們也可以看一看,雖然大家常說,時代再變,也總有一口飯,但我們也應該想想,我們未來想吃哪口飯。
目前海內外存在很多差異,有的是國外優于國內,有的是國外優于國內。但是沒有人能否認,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後來者居上,無論是移動支付還是電子商務,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某種程度上來說,透過國內電商,我看到了跨境電商爆單的另一新模式!
國內電商已經洗牌,而跨境電商,我們正在洗牌的路上。我們從中已經看到跨境電商未來的雛形,在這個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的跨境電商賣家將會被淘汰。
國內電商雙十一預售首戰告捷,兩大頭部主播拿下百億戰績。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去,中小賣家的雙十一,其實並沒有什麽驚喜。
以直播爲主導、流量爲王的帶貨氛圍下,很多中小賣家只是陪跑了一把,既沒有流量,也沒有銷量。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不看直播買貨,也不會因爲某個網紅而選擇某款産品。是的,小編也不看直播買東西,但哪有如何呢?大家已經看到了大趨勢,那就是現在的消費者喜歡通過直播、網紅進行消費。
在國內,從淘寶、京東網頁搜索購物的電商1.0,到拼多多團購的電商2.0,再到短視頻快手、抖音帶貨的電商3.0。短視頻的興起賦予了用戶新的消費場景,推動了電商形態的衍生。
不斷變化的電商市場,也意味著玩法的改變,頭部運營商陣容的洗牌。真正的帶資入場的玩家會把一堆的小賣家吃掉,小賣家的壁壘呢?護城河都談不上的!
有賣家說,小賣家走了,對平台來說,小賣家的買家也流失了。大家要明白,離開了你這個殺豬匠,買家還是要吃豬肉的,買家也不在乎豬是誰殺的。
對于平台來說,最重要的永遠是買家,平台真正的危機不是賣家的流失,而是正在興起的各大直播平台,它們正在分割走大量的買家。
目前國內的電商賣家想要大賣最常見的兩種方式:一是付坑位費找網紅合作,而是打造自己的IP,成爲網紅,爲自己帶貨。
這種趨勢已經不僅限于國內的電商平台,在海外,網紅促銷的方式也已經蔚然成風。當然,還沒有形成薇娅、李佳琦這樣的巨無霸。但想來,這一天也不會來的太晚。
隨著直播帶貨的強勢崛起,電商行業的馬太效應更加凸顯,中小賣家未來的命運讓人擔憂。未來的跨境電商,數據分析和選品的運營當然也重要,但是流量渠道顯然比平台更重要。大家爲什麽要來VIPON做站外,爲什麽要找紅人促銷?都是爲了流量啊。
目前來說,亞馬遜還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平台,但亞馬遜的玩法卻未必是跨境電商的終點。淘宝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占据市场地位那么多年,最终的对手不是京东,而是后来出现的拼多多和抖音。而海外的Tik Tok已经来势汹汹。
時代的潮流,從來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從鋪貨到精鋪,再到如今的品牌運營,跨境電商的玩法也在不斷叠代,而這些叠代都指向了一個事實,消費者的目光越來越聚焦。
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懶”,大家已經懶得去對比,懶得去抉擇。直播和網紅,讓大家看了更加直觀的參考項,有人代替消費者去穿衣服、塗口紅、去評測。
跨境電商的諸位BOSS都應該思考,在未來的浪潮裏,自己又該如何立足。前段時間小編和一些跨境電商的老板溝通,说目前是一个进入Tik Tok,打造自己账号的好时机,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成本有点高,也没什么人动心。
未來沒有IP,沒有網紅的賣家必然處境很尴尬,活,當然也是能活的,但活的滋潤還是不滋潤這區別還是蠻大的。就像現在小編還在做公衆號,看的人當然還是有的,但是想來比起看公衆號,大家休閑的時候,還是刷視頻的更多吧?對了,說個題外話,小編打算去開個抖音號,大家到時記得來關注一下。
對于跨境電商的諸位BOSS而言,也許小編的話有點武斷,但是,大家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正處在跨境電商轉型的機遇期,大家都有一個成爲薇娅、李佳琦的機會。
這個願景可能有點大了,但是成爲李子柒,賣個全網最火的螺蛳粉還是沒有問題的吧?至少,大家都不想像淘寶的中小賣家,撿個剩飯吃吧?剩飯不夠的時候,會餓死的。